1 、明确管理职能,落实安全责任
在安全管理的职责分配方面,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教学、科研、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校长是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的安全管理;各院(系)院长(主任)是本院(系)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院(系)的安全管理;各院系可设主管安全保卫工作岗位,协助院长(系主任)的安全工作;各实验室主任是本实验室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在建立安全责任制的基础上,还必须建立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事故发生后要及时追究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要将实验室的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分级签定安全责任状,树立从上到下、安全事故人人有责的观念。
各部(处)、院(系)、直(附)属单位的负责人在布置工作时必须做到把安全管理工作与其他工作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总结、同奖惩。特别是学院(系)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任务较重,因此更要贯彻落实安全教学科研生产责任制,层层负责,层层落实,做到事事有人管,避免出现管理的空档。
2、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
安全目标的实现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重要的当属人的因素。学校的安全程度与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高低、能否自觉遵章守纪等直接关联,因此,应该把安全教育与培养人的安全素养放在首位。理论上讲高校人员文化程度及自身素质相对较高,应该自觉履行维护校园及广大师生安全的职责,但是由于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工作,容易产生麻痹心理,同时由于安全文化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技能不过硬等,违规违纪,引发了校园安全事故,因此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是提高师生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
教师上岗前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对涉及易燃易爆教学科研(实验)试验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对学生,在其进入实验室前就要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熟悉实验环境、了解实验操作规程、实验流程,掌握所接触的化学药品、实验设备的性质和性能,这也是学生毕业设计前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另外,还可以通过“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环保知识竞赛活动、安全知识答卷活动、消防演习活动等增加师生的安全环保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保障教学科研顺利进行。
3、注重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
学校安全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它的持久性很容易使人产生松懈情绪。在日常教学科研活动中,预防性安全检查与监督是必要的,通过检查能及时发现并纠正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对涉危涉爆危险物品的专项检查要经常进行,并配以安全制度的宣传教育,使师生充分认识到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性。高校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实验室中禁止超量存放涉危涉爆危险物品。一般有涉危专业的高校,都设有专用化学药品库或危险品暂存库,由专门的保管员管理,教师在使用时随时领取,严禁教师把危险物品私藏于实验室中。涉危科研试验的现场监督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课题组设在现场的安全员要进行自查,院(系)的专(兼)职安全员也要不定时到现场巡视,而且学校技安管理部门也要进行抽查。主要检查是否违规操作、用药是否超量、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等。
4、规范实验操作,加强安全标准化建设
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关键在于规范实验操作,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最基础的是要大力加强安全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安全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可以借鉴ISO质量保证体系模式,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一是实验室安全运行组织管理标准化。制订以实验室安全运行为目标的各项详细的、可操作的管理标准,并在管理中严格贯彻和执行;二是实验室安全条件标准化。主要是保证实验室房屋及水电汽等管线设施的规范和完善,实验室设备的完好,实验室现场布置的合理通畅和整洁卫生,实验室安全标志齐全且较为醒目,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与报警装置齐全可靠,安全事故抢救设施齐全,并以此作为实验室建设和检查的依据;三是实验室安全操作标准化,针对各实验室的每个实验制订操作程序和运作标准,实现实验窒操作的标准化。
5、压力容器安全措施
1)压力容器安全操作
(1)基本要求
①平稳操作:加载和卸载应缓慢,并保持运行期间载荷的相对稳定,防止压力的突然升高,加热和冷却都应缓慢进行,以减小壳壁中的热应力。
②防止超载:防止压力容器过载主要是防止超压,压力容器的操作温度也应严格控制在设计规定的范围内。
(2)容器运行期间的检查,包括检查工艺条件、设备状况以及安全装置等方面。
在工艺条件方面,主要检查操作压力、操作温度、液位和工作介质的化学组成。
在设备状况方面,主要检查各连接部位有无泄漏、渗漏现象,容器的部件和附件有无塑性变形、腐蚀以及其他缺陷或可疑迹象,容器及其连接管道有无振动、磨损等现象。在安全装置方面,主要检查安全装置以及与安全有关的计量器具是否保持完好状态。
(3)容器的紧急停止运行。压力容器在运行中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容器的操作压力或壁温超过安全操作规程规定的极限值,而且采取措施仍无法控制,并有继续恶化的趋势;容器的承压部件出现裂纹、鼓包变形、焊缝或可拆连接处泄漏等危及容器安全的迹象;安全装置全部失效,连接管件断裂,紧固件损坏等,难以保证安全操作;操作岗位发生火灾,威胁到容器的安全操作;高压容器的信号孔或警报孔泄漏。
2)容器的维护保养
主要包括以下5方面。
(1)保持完好的防腐层。
(2)消除产生腐蚀的因素。
(3)消灭容器的“跑、冒、滴、漏”。
(4)加强容器在停用期间的维护:必须将内部的介质排除干净,保持容器的干燥和清洁。
(5)经常保持容器的完好状态,包括安全装置和计量仪表,容器的附件、零件等。